很多人以为自己对于这个简单的成语相当了解,并且已经吸取了当中的精髓。很多人都认为言词是死物,人的思维是活的,可以创造更多的知识才智。但面对这简单的“以貌取人”一词,许多人都死了,反而是言词活了。但并没有人在意,因为他们以为自己已经让这句名句给点活了,但其实他们还是沉溺在茫然的空间,只是自己浑然不知。
“以貌取人”,一句连小孩都明白的名句,其含意是只根据外表来判断人的品质或能力,是一个肤浅的所作所为。虽然通过了教育的指导,许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,但他们却只学会了仅仅一个小道理,对于这个小道理蕴藏的一部分大哲学却始终不去了解。
今天的人或许学到了不再“以貌取人”,但却还是犯了这样的惯例,只是形势上有了一些变化。人们不再“以貌取人”,却变成了“以文凭判断才能”,“以名取能”,这样的做法虽然在形势上和“以貌取人”不相同,但本质却不变。
如今的许多大公司、小财团往往都是犯了这样的错误,他们都是以职员的文凭作为他们办事能力的根据,譬如在应征新人之时就会注重于对方的文凭学历,反倒工作经验这么重要的东西往往被疏忽了。这样的做法根本还是一样,以对方的一项成就好坏来判断对方在工作方面上的能力,这对于来应征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。人们一直以来都分不清楚学历是一种思维上的成就,能够通过种种的测验,考取好的成绩,这些都只不过是在思维学习上的一种成就。而工作和成绩是迥然不同的性质,工作讲究的是行动办事,并不只是单靠思想理论就能够完成的东西。但当一个大学生和一位中学生在应征工作职位时,有绝大的可能性都会选择大学生担任职务。如这般的公司还是不能摆脱这种另类的“以貌取人”方式,他们误认为文凭就是工作表现的证明,却不明白能够考取优秀成绩的人未必在工作上会有良好的表现。
另一个例子就是更多人会犯的舛错,就是以名气来判断事物的好坏。这样的例子在写作方面很是明显,只要有名气,一个畅销书作家所写的小说,大部分人的潜意识都会认为好看,值得一看。而一些并没有名气的作家无论写得多么精彩、文学多么绚烂,却因为缺少了名气,成为一个落魄潦倒的穷作家。就拿电影明星来说,只要是名导演、名演员所拍的戏,不管内容究竟好不好看,总是有一堆的赞助商争先恐后地要投资进去。而没有名气的导演就算执导手法多么新颖、创意,演员就算演技再好,都会因为名气不足难以找到伯乐。这些就是活生生的好例子,再者,艺人只要名气高涨,随笔写作出书都会有蜂拥的读者。而一些梦想当个作家的初生之犊就连写个文章都难以寻找读者,这并非他们的才华都欠佳,而是他们缺少了名气导致读者兴趣索然,根本连看上两眼的兴致都没有。
名气、学历的蒙蔽是多么地可怕,导致许多的有为青年都必须向它们低头认输。这些都是人为的因素,因为人们只要得到了一张文凭,一张学历证书就会洋洋得意,认为只单凭着一张证书、虚名就能够看穿一个人的实力,根本连个机会都抹杀。他们孰不知千里马在凡人眼里都和普通马匹没有分别,只特定地在伯乐眼中才会凸现出它们的特点。伯乐能够成为相马高手,是因为他观察入微,而不是单靠凡人的肉眼来看待事物。但无奈的是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懂得了几句‘之乎者也’,就能够取代伯乐的位置,真是可笑。
古往今来,负有盛名的贤能异士有多少人是出于状元之才?名门之后?然而他们仍然拥有逋峭的文采,只是有许多贤人都类似唐代的诗人一般,泰多在一生中都难有作为、郁郁不得志,如李白、白居易、杜甫等等,那一个不是文采斐然之人?但他们的一生却过得艰巨潦倒,仕途一片崎岖。因此惟有在百年之后,只留下光辉绚丽的名字。这些都是因为世人太过执迷于一些官职、名气之故,不把人才加以提携,导致有能之士不得发挥所能,而如今究竟还有多少贤能之人还会遭遇这样的不幸呢?
2009年10月17日星期六
批谈“以貌取人”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